實用的高一語文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開場白
各位領導、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
二、說教材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所選情節(jié)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后,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jié)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策的高下,并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鴻門宴”一語已經成了危險之約的代名詞。
學習《鴻門宴》所在的這個單元,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了解《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著重了解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的悲劇性格的揭示。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歷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
4.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5.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6.感受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程序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了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術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jié),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jié),著重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總結:鴻門宴說課稿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祝大家在學習愉快。
一、 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秘。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 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形式。
2、 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 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tài),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 說教學方法
(一) 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 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 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 充分預習課文。印發(fā)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 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 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二)、從課文本身出發(fā),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 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于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制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 說教學程序(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設計依據: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罚俾爭锥蝸碜源笞匀坏囊魳?/p>
20xx/8/13 17:38:37。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課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思考——討論——發(fā)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在原文中找答案)
3、 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思考——發(fā)言)
(三)“課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chuàng)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學生先討論,再發(fā)表自方觀點)
(四)、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
(五) 品味語言:生動幽默
(兼文學性和趣味性)
(六) 介紹“人生健康小訣竅”
1、 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 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六、 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借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20xx/8/13 17:38:37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形式
本人說課的題目是《雷雨》,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一年級語文必修4。這是本教材閱讀鑒賞4個單元中戲劇單元的第二篇課文?,F將自己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設想介紹如下,望請諸位專家、老師指正。
一、戲劇單元教學重點:
了解作品中的戲劇沖突及其實質,品讀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所表達的主題。
二、戲劇單元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高中生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薄澳芨惺苄蜗?,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痹诮虒W《雷雨》這一篇目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賞評戲劇的方法與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三、教學設想定位:
賞讀評析篇目。
四、總體教學思路:
我讀我評我寫。
以演讀評析為主,以演讀促賞評,以賞評促演讀。寫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
五、設計原因:
1、戲劇教學應以分角色演讀(有條件可表演)為主,而本單元的戲劇篇目有兩篇為元代雜劇,高一學生不易把握。本篇為本單元唯一的一篇中國現當代戲劇,若再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則其學習興趣不濃,收獲甚微。而讓學生去演讀賞評則有望改觀。
2、高考作文文體不限。可利用這一劇本為范本,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相關知識,學寫劇本,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定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賞評本劇的熱情,因為只有懂了劇本,方有可能寫好劇本。
六、本課教學目標:
1 學習戲劇有關知識,了解戲劇語言的特點。
2 了解劇中矛盾沖突及其實質,分析、品讀戲劇的語言,進而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及所表達的主題。
3 認識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情懷。
七、重點難點:
品讀個性化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八、教學媒體的運用:
這一篇目的教學以分角色演讀、評析為主,通過演讀評析來解決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而要讓學生自主地出色地完成角色的演讀與把握,也實非易事。更何況課本雖是節(jié)選部分,但文字量仍很大,篇幅也較長。為了方便教學,故引進教學媒體。
教學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借助多媒體展示劇本中的重要臺詞,方便學生反復品讀,促使學生對復雜的劇情、復雜的人物心理有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能較準確地把握各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劇本,評析各角色。
九、課件特點:
1、多為文本課件,方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明確教學中的內容要點,進行鞏固練習。
2、三個圖表課件,有助于梳理劇情,把握復雜的人物關系。
3、圖片課件為精選劇照。選取原因在于可以激發(fā)學生表演朗讀的熱情,通過觀看劇照促其入情入境。
十、教學課時安排
三課時
十一、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介紹戲劇知識。速讀課文,熟悉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分角色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 分角色演讀,品讀人物語言,評析各角色,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了解戲劇語言,學寫劇本。
十二、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說明(附教法):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劇情,認清矛盾沖突。
1、由于本單元第一篇課文是《竇娥冤》,文學常識方面主要介紹的是有關元雜劇的知識,所以本課時有必要總體介紹一下戲劇知識,以進一步完成戲劇知識上的積累。這一點可利用文字課件方便、快捷、準確地介紹給學生。(師講解)
2、介紹作者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劇情。讓學生了解、崇敬作者并從整體上把握劇情,形成心理上的一種沖動——渴望學習本劇。此環(huán)節(jié)難點在于了解全劇復雜的人物關系可借助圖表來完成。(師講解)
3、速讀課文,熟悉節(jié)選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及其本質。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自主解讀,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初步領會矛盾沖突是戲劇的靈魂,以增強文體意識、方法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戲劇文本閱讀鑒賞的一般方法與基本能力。這里仍需借助圖表來完成,一目了然。(提問總結)
4、分角色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之前,先觀看精彩劇照,激發(fā)學生演讀熱情,為第二課時演讀評析做好準備。(圖片課件展示)
第二課時 演讀賞評,品讀人物語言,評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演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展示學生才華,檢驗學生把握劇本能力。(演讀)
2、評析演讀(自評,生評,師評)以鍛煉培養(yǎng)學生賞評分析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品讀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過程。因為唯有品讀把握得好,才能評析得到位。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劇中第二場周、魯的形象較易把握,難點在于分析第一場戲,其中對周樸園這一人物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這一重難點主要是通過關鍵性問題的設定來突破。
①體會周樸園微妙的心理變化 ②討論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
③三十年來,周樸園如何對待“死去”的魯侍萍?
④三十年后,周樸園如何對待活著的魯侍萍?
其中①的設定是引導學生細品文本,培養(yǎng)學生精讀鉆研的品質 ② 的設定是分析周樸園這一形象的關鍵,而③ ④的設定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探討。(提問啟發(fā)討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的討論與分析,學生就能更好地演讀角色了。
3、重新演讀品味。讓學生在演讀中感受人物復雜的情感,塑造豐富的情感世界。(演讀)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品味戲劇的語言藝術,學寫劇本。
1、回顧第二課時內容,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這一安排,一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演讀賞評即第二課時以充足的時間;二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戲劇中人物的典型性及其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意義,以促使學生明確劇本寫作要點,實現不同課時內容的有效銜接。(提問總結)
2、了解戲劇語言的特點。進一步品讀戲劇語言的精妙,讓學生在戲劇知識與品讀能力上都有所鞏固與提高。此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文本課件:展示知識要點、典型例句,練習鞏固。(朗讀、提問)
3、激發(fā)學生學寫劇本。此環(huán)節(jié)是以前面的學習為基礎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戲劇知識、賞評劇本的能力,方有可能寫好。而寫也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這一作業(yè)的安排要注意科學性。
十三、教學反思:
1、教授戲劇應以學生分角色誦讀(有條件可表演)、賞評為主,以演讀促賞析,以賞析促演讀。唯有有豐富情感并對劇本有深刻感悟的人,方能演讀得好。若每位學生都能把握好劇中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則又何愁其領悟能力差,情感匱乏呢?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可以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但教學課件要精當,如若濫而不精,華而不實,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3、教學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學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