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作文(精選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的路作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漫漫,路自不同,或曲或直,或長或短,或安或危。當踏上這條人生的路,就注定遇見不同。
當你呱呱墜地,還未能承受得起世態(tài)炎涼的腳丫已經(jīng)踏上人生的道路。這段路,父母陪著你走。就像平坦的陽光大道,總會摔幾跤,卻也無痛無惱,也就這樣長大,被父母捧在手心,度過這段人生中最幸福的路與時光。
徘徊了,彷徨了,覺得自己有能力了,你就走進了人生的第一個轉(zhuǎn)折的點。踏進那泥濘的小路曲曲折折,荊棘密布。仔細的走著人生的這一段路,不知何時見日,不知可否回頭。猛得瞥見一叢鮮花,飛速向前,未察覺得下手,心底可否有過一陣痛?手指的血還在滴。誰能看到這姹紫嫣紅的塵世,有著如此之大的陷阱與荊棘。如何?是就此不前,在此地而止,還是選擇即使是遍體粼傷,也要托著自己的身體,挺著堅強的意志往前走?這來自你來自心的選擇,是否遇見,選擇了正確的路口?
再踏一步,你是否見到光明?是與否,是你年少輕狂之時路的盡頭。一邊是無盡地獄,另一邊則是塵世浮華。到了這頭,是否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條未知的路,或許他看似平坦,卻也有幾處小浪,你是否有好的心態(tài)面對這一切?請"莫聽穿林打葉聲”,做到"何妨吟嘯且徐行”!
最后一個轉(zhuǎn)折或許離我們很遠,它是充滿鮮花的道路,四處彌香,或許隱居高山,或許安于塵世。若少年與成都有理智的選擇。那此路必安,“一簞食,一瓢飲”過著這生活。
人生啊,也就是這樣的路。或直達天堂,或直通地獄。面對不同的路,你該如何去選擇?捫心自問,我真的是對的嗎?浮華、是非,與未知且無盡的路……
路有許多種,有平坦的,有崎嶇的,有蜿蜒的人生的道路亦是如此。
在千姿百態(tài)的道路中,你會選擇哪一條呢?我會選擇一條崎嶇、蜿蜒的道路。這是我心底最深的感受。我喜歡刺激、喜歡挑戰(zhàn)。崎嶇、蜿蜒的道路可以給人新鮮與刺激、磨煉和挑戰(zhàn)。諸如此類,我成長的歷程讓我嘗到了人生四大滋味。
酸
當爺爺因病而去,我哭了,媽媽也哭了,大家悲痛欲絕。一句句辛酸的話涌進了我的心田。我強忍住淚水,可一句句話使我再也忍無可忍。聽著,聽著,我便號啕大哭起來。由此想來,那是我最傷心的一天,這一天使我終生難忘。
甜
當我取得成功的喜悅時,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拿著獲獎證書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他們左一句:有前途,再接再厲!右一句:真不錯,也不枉你苦讀寒窗四五載,走上成功的大道呀!那時,我的心比吃了蜜還甜,有一種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味兒。
成功時的甜,幸福時的甜,高興時的甜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甜之時。
苦
考試不順利,回家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有一次,我因為玩物喪志竟考了個77分,我無地自容?;丶視r爸爸見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說了幾句有教育性的話。雖然他沒有動武,可我卻被自己攪得苦不堪言,睡不著、吃不下,第二天就進了醫(yī)院的病房掛吊針。好慘!
在初中高中時,我們不止一次地被要求寫一篇叫做“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文章,好像我們早就走在了人生的道路上。的確,從廣義上,一旦我們呱呱墜地便是踏上了人生的道路。但是,從狹義上呢?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條道路,那么過一生就像是走過一條道路。走在道路上,我們感受到土地的堅實和風的游弋,嗅到一路氣息,看到景色的交替和變換。這正如生活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支持、變化的微妙關(guān)系,經(jīng)歷的困難和喜悅。然而,這一切大多數(shù)中國高中生都未有所感悟。所以,我認為,狹義上只有我們這些將踏上社會的大學生才是走在人生道路起點的一員。
和所有走在一條新路上的人一樣,大學生會有很多誤區(qū),會走很多錯路,其中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就是放棄拼搏(尤其是自主的拼搏)。我依舊記得這樣三句話和一個對聯(lián)——“凌翅九霄,問鼎蒼穹”“上聯(lián):魔獸通宵不累 下聯(lián):上課一排全睡 橫批:大學萬歲”。前者依然貼在本人畢業(yè)班的墻上,激勵著下一屆的學弟們,后者仍然被認為是大學生活的寫照。
出現(xiàn)這種反差,很讓教育家們心寒,而更讓他們難過的是,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依然堅信,考上一所好大學就可以意味著人生的美滿。甚至高中老師也曾告訴我們:努力三年輕松一生,考一個好大學就是上了一個人生平臺,勝過別人十年的努力。但是,這蒙騙了多少學生的“大餅”終究只是老師畫在紙上的一幅畫,學有所成終究比只有文憑管用。
為了辨析高中和大學哪個對未來發(fā)展影響更大,我想問幾個問題:三年高中拼搏下來,你覺得你學到了什么引以為豪的`東西?高中畢業(yè),以你所學,除了輔導別人考大學,你還在什么體面地方用得上?大學畢業(yè)之后,你能用來混口飯吃的知識是從哪里學的?回答會是:高中三年我確實得到的引以為豪的東西,就是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以我現(xiàn)在的知識,確實不能找到比老師更體面的工作;畢業(yè)工作,說到底還是用我的大學知識。既然有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yōu)楹尾挥兄匦碌恼J識呢。除以上方面,從效益上來看,大學努力也比高中努力略勝一籌。進入一個好大學這個結(jié)果其實來源于從小學開始的十二年的努力,而擁有良好的職業(yè)技能基本只與大學這四五年有關(guān)。既然大學比高中在人生道路上更具影響力,那么在高中尚且如此努力的同學們來到大學又有什么理由頹廢呢?
無數(shù)的高中老師曾總結(jié)出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有大成就的人,往往出現(xiàn)在班級排名中等偏上的地方,他們不是尖子生,也不是學弱。為什么呢?就是因為處于此處的人往往沒有倒數(shù)者的自卑,沒有尖子生的自傲,反而擁有“沖頂”的希望。他們考進一所二流大學,不懈努力和嘗試,終究進入社會上層。
同學們,走在人生道路的起點上,千萬不要放松。一努力,便是霞光萬丈!
文檔為doc格式